查看原文
其他

基因编辑,是魔鬼吗?

豆瓣读书 豆瓣读书 2020-11-09



这两天,大家都被 “基因编辑婴儿”新闻刷屏。


按照原计划,今天,贺建奎会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峰会上发言,并公开“基因编辑婴儿”项目数据。


昨天,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在香港开幕,贺建奎并没有现身。


因伦理与安全问题,贺建奎和他的团队遭到全球各界学者的关注、质疑乃至谴责。


这件事走向如何,我们拭目以待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戴维·巴尔的摩在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,提到了一部小说《美丽新世界》,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小说中的“警告”。


1

1

1



一个经过基因编辑“定制版”的人类社会是什么样?


80多年前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《美丽新世界》,展现了基因改造后的未来。


作者:[英] 阿道司·赫胥黎 

(长按二维码购买)


故事发生在2530年代,所有人类都是在试管中经过基因编辑批量生产的,每一批婴儿都有一样的长相、身高和性格。这些婴儿在出生之前就被预先设定好了“产品规格”。


“阿尔法”和“贝塔”是最高级别的人,他们将来要做领袖,所以这一部分的婴儿从胚胎开始就接受最好的营养,得到最好的保护,他们长得聪明漂亮,天生就是人上人。


“伽马”是普通的平民,他们从小就被洗脑,不要觊觎阿尔法的地位,“做个伽马就很好”。


“德尔塔”和“埃普西隆”是低级别的人,他们的基因档次更低。在胚胎发育时,繁育中心的工作人员还会有意制造缺氧条件,让它们大脑发育不完全,这样生产出来的“埃普西隆”智力低下,只会说单音节的词,情感也没有那么丰富。他们只需要做好体力劳动,为其他阶级服务就好了。


为了让“德尔塔”和“埃普西隆”更服从管教,不要被别的事情分心,专心劳动,繁育中心还会给婴儿做条件反射实验。护士会在地板上摆满书本和鲜花,一旦婴儿靠近把玩,整个房间就会警铃大作,给地板通电。


“书本和噪音、鲜花和电击已经在这些婴儿们的头脑中建立了一定的关联,重复两百次同样或类似的训练之后,这种联系便会牢不可破”。



因为婴儿批量在工厂生产,所以“家庭”“爸爸”“妈妈”这些词语全都没有了,也没有诗歌、音乐、爱情。


在基因编辑人组成的新世界里,人类青春永驻,没有疾病,不愁吃穿,没有烦恼。要是你还不开心,可以向国家申请过“唆麻”假期——一种精神麻醉药物,用完可以变high,忘记不愉快的事。


只是,生活在“美丽新世界”的人,真的幸福吗?


1

2

1



《美丽新世界》描绘了最坏的未来之一——抹杀个性,塑造铁一般的固化的阶级。而另一方面,如果有一个联合国一样的权威机构监督基因编辑技术,事情会不会变好?


不妨看看大刘在1998年的短篇小说《天使时代》。

作者:刘慈欣


为了防止人类滥用基因技术,人类成立了联合国生物安理会,所有新成果都要经过安理会的审核并决定是否合法。


伊塔是非洲桑比亚的一位基因编辑博士,他的家乡刚刚发生了一场旱灾,并引起了巨大的饥荒。在联合国生物安理会上,他向各国代表展示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:一个经过基因改造的小男孩,可以消化青草和树叶。这样一来,对小男孩这样的新人类来说,不需要费劲开垦种植粮食,野草森林就是天然的粮仓。


小男孩已经12岁了,这也意味着,伊塔博士至少在12年前就已经进行了基因改造,目前经过同样基因编辑的人在桑比亚有两万多人。


这个消息让会上的各国代表十分震惊,大家认为这项技术用在人身上是不可原谅的。主席说:“你们违反了第一伦理,你们抽掉了人类文明的基石!”


伊塔博士深鞠一躬: “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有饭吃,桑比亚人只是想吃饱饭。


这两万个经过基因编辑的“个体”,像极了这两天新闻中的那对双胞胎。他们的身份也是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:经过基因编辑的人是人类还是实验品?


小说中,吃草和树叶的小男孩最终被杀死,杀人者说自己杀的不是人。有点意外也不太意外的是,法庭判决杀人者无罪,媒体说杀人者是“捍卫人类尊严的英雄”。



一样的情形也发生在了现实中↑


康德说:“人性这根曲木,绝然造不出任何笔直的东西”。面对飞速进步的科技,人类总是不惮怀着最大的恶意设想最坏的情景,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。从虚拟到现实,在这一点上,作家和哲学家不谋而合。


作者:[美] 迈克尔·桑德尔 

(长按二维码购买)


回到现实,哈佛大学教授迈克·桑德尔在《反对完美—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》一书中也表达了对技术力量膨胀的担忧,尤其是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。


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在提高医疗水平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力,这已经成为共识。我们担心的是那些用于非医药目的的技术,如克隆人、B超检查胎儿性别等等。

如果未来技术成熟到一定程度,我们有可能通过技术来改变后代的基因特征,例如改变智力、身高、体格或相貌,甚至选择性别、头发或眼珠的颜色……

那时候,父母是否应该按照自己的想象“订做”完美的孩子?

桑德尔反对这种完美,他担心这可能导致我们把孩子商业化,孩子会成为一种商品,一个物件。

同时他认为如果过度追求完美,我们极有可能将无法欣赏整个社会的多样性,有可能对生活不确定性会失去触角。而不确定性很多时候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欢乐。

“尊重不确定性、尊重多样性其实就意味着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恩赐。”

作者:[法] 吕克·费希

  

         (长按二维码购买)


关键是监管。法国著名哲学家、前教育部长吕克·费希在他的著作《超人类革命——生物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》中给出了关于监管的建议。


吕克·费希指出,新技术有两个特点给监管带来很大挑战:一是发展速度极快,确切说是以指数曲线急速发展,同时非常难以理解,更难控制。如果监管不及时不规范,可能后患无穷。


吕克·费希建议,我们应该像在生态、经济或金融方面一样,在生物技术的监管上力求规范,设置限制,并且尽可能做到明智和细致,避免站不住脚的“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”的逻辑。


技术不是魔鬼,也不是天使。


通往地狱还是天堂,决定权在人。


我们既不想因激进乐观承受未知风险,更不愿让非理性排斥伤害正常科研。


*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
话题

如果基因技术能“定制”完美的孩子

你会去尝试吗?


往期精选

周迅:哪有人不老呢?

人工智能时代,我们会变得更好,还是被机器打败?

“马桶之父”“薯片女王”了解一下


喜欢这篇文章,欢迎转发点赞👍

阅读原文,看更多好书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